Tianjin University

English Chinese

News / Content


Publication|Modifying microstructureof algae-based active carbon and modelling supercapacitors using artificialneural network.

Mon, May 20 2019 09:00 AM Wang Jiashuai, Ma Yanqing

【引言】

近年来,将生物质基活性碳材料应用在储能领域是一大研究热点,关于陆生生物为前驱体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,对于海生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。海藻属于大型藻类,过量堆积会爆发绿潮,破坏海洋生态系统,寻找一种环保经济的处置方式迫在眉睫。由于生物质种类多样性,碳材料的结构也各不相同,到目前为止,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构效关系尚无定论,在众多的生物质结构特征中,对电化学性能的相对重要性还未报道。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数据挖掘技术的迅猛发展,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多因素变量进行预测与分析已成为可能。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项人工智能时代最为成熟的技术,通过模拟人脑的认知过程构建若干隐藏层,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相互协调,得到输入与输出变量的函数关系。将该模型引入到超级电容器中,寻找构效关系是简单可行的方法。

【成果简介】

本论文以海藻为前驱体,通过酸洗除杂、高温碳化和化学活化等步骤,制备了一种分层多孔的蜂巢结构活性碳材料(NFAC-c)。氢氟酸能够把样品表面的盐类等无机杂质彻底清洗,导致活性碳的介孔比例增大,促进电解液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输。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,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储能特性。在两电极体系下测试,当电流密度为0.1 A/g时,比电容为283 F/g,当电流密度增到20 A/g,比电容仍保有67%。循环充放电10000次,电容量保持稳定状态(保有率101%)。能量密度为22 Wh/kg时对应的功率密度达到80 W/kg。数值模拟部分通过搜集近两年关于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的数据,提取并建立了200种生物质结构与性能的数据库。借助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—人工神经网络,应用反向传播算法实现了对不同结构生物质的电化学性能预测。当输入层为10个神经元,两个隐藏层激活函数分别为tanh和Relu,经历1000次迭代循环,输出层预测与真实电容量的均方误差降为4.39,相关系数为0.864,计算给出了生物质的不同结构特征对电化学性能的相对重要性,影响最大的三个特征分别为比表面积(30.1%)、内阻(19.4%)和孔体积(18.7%),能够精准把控生物质前驱体本征结构和超容性能的构效关系。

【图文导读】

图1 (a)NFAC-c的SEM图片;(b)NFAC-c的TEM图片;(c)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氮气吸脱附等温曲线;(d)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的活性炭的孔径分布。

图2 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;(a)在电流密度为1A/g的条件下,测试的恒流充放电曲线;(b)频率范围在0.01 Hz-100k Hz时的交流阻抗图谱。NFAC-c的电化学性能;(c)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;(d)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。

图3 (a)NFAC-c的循环稳定性测试,附图为第1次与循环充放电10000次之后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对比;(b)NFAC-c的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关系图,附图为两块纽扣式超级电容器串联点亮的LED灯。

图4 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图。

图5 反向传播算法流程图。

图6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预测效果;(a)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误差随迭代次数的变化;(b)验证集数据的真实值与预测值比较;(c)不同运行次数的海藻基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预测;(d)生物质结构特征对比电容的相对重要性。


【文章题目】

Modifying microstructureof algae-based active carbon and modelling supercapacitors using artificialneural network 论文通讯作者为马雷教授,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王佳帅,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RSC Advances, 2019,14797–14808 http://doi.org/10.1039/c9ra01255a





Previous Publication|Metal-free synthesis of few-layer graphene films on insulating SiO2 and SiC substrate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Next Publication|One-Step Fabrication of Ultralow Pt Loading High Effciency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Water Electrolysis by Conventional E-Beam Metal Deposition


© 2022 Tianji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Nanoparticles and Nanosystems (TICNN) All rights reserved.